趙縣,古稱趙州,位居省會石家莊市東南40公里處,總面積675平方公里,總人口55萬,轄11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281個行政村。 縣府駐趙州鎮(zhèn)。漢為平棘縣,晉為趙國,北魏置趙郡,曾為趙州治,隋改為趙州。1913年改為趙縣。縣境位于河北平原,光熱充足,地下水豐富,利于井灌,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,農業(yè)發(fā)達。東部為沙質褐土,適于雪花梨生長。特產雪花梨俗稱象牙梨,個大,皮薄、汁多、含糖分高,成熟后潔白如雪,故名,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優(yōu)質水果之一。
行政區(qū)劃
趙縣轄7個鎮(zhèn)、4個鄉(xiāng):
鎮(zhèn):趙州鎮(zhèn)、范莊鎮(zhèn)、北王里鎮(zhèn)、新寨店鎮(zhèn)、韓村鎮(zhèn)、南柏舍鎮(zhèn)、沙河店鎮(zhèn)
鄉(xiāng):前大章鄉(xiāng)、謝莊鄉(xiāng)、高村鄉(xiāng)、王西章鄉(xiāng)
歷史沿革
趙縣,歷史悠久,見于史書記載,有2500多年的歷史。
商朝,為方國一圉之地。春秋初屬鮮虞國,后歸晉國,稱棘蒲(今趙縣城)。戰(zhàn)國初屬中山國,后歸趙國。秦統一中國,實行郡縣制,有宋子,歸巨鹿郡轄;棘蒲屬恒山郡轄。
1939年5月,趙縣抗日游擊政府成立,屬冀南四專署領導。10月,趙縣城南沙河店、東西楊村一帶和元氏、高邑部分地區(qū),建立趙元高邊區(qū)縣,歸冀南四專署領導。1940年7月,改趙元高邊區(qū)縣為趙元寧聯合縣,歸冀中七專署領導。1943年3月,為紀念陳翕儒英勇就義,改趙元寧縣為翕儒縣,領屬關系不變。1945年2月,趙縣與翕儒縣合并,恢復原趙縣,屬冀中區(qū)六專區(qū)。1946年5月,趙縣屬冀中十一專區(qū)。1949年8月1日,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,趙縣劃屬河北省石家莊專區(qū)。
1949年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趙縣仍屬石家莊專區(qū)。1958年12月20日,撤銷趙縣,并入寧晉縣,屬石家莊專區(qū)。1961年7月9日,恢復趙縣,原欒城縣部分轄區(qū)并入趙縣,隸屬石家莊市。1962年1月趙縣欒城分別設縣。1970年石家莊專區(qū)改稱石家莊地區(qū),轄趙縣。
安濟橋
經濟發(fā)展
趙縣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全方位對外開放縣,也是河北省第一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縣,是國家命名的“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縣”、“全國優(yōu)質小麥生產基地縣”、“中國雪花梨之鄉(xiāng)”,是全省唯一的“蘆筍生產基地縣”。趙縣境內平川沃野,屬暖溫帶亞濕潤氣候,雨量充沛,灌溉便利,耕地面積78萬畝,盛產小麥、玉米、梨果、蘆筍、食用菌等。年糧食總產4.3億公斤以上。梨果是趙縣的傳統優(yōu)勢產業(yè),種植面積25萬畝,年產量3.8億公斤,所產“趙州”牌雪花梨以其獨特的品質享譽國內外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梨”,榮獲“中華名果”稱號。
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縣經濟社會處在新一輪上升期,面臨難得的發(fā)展機遇。一是經過“十五”期間的發(fā)展,我縣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,尤其是諾斯克龍騰30萬噸新聞紙、一印遷建、珍極遷建等大型工業(yè)項目的投產和全縣基礎設施條件的明顯改善,為“十一五”期間的經濟大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二是“十一五”期間,諾斯克龍騰二期工程、熱電公司“以大代小”擴能、金魚油漆集團遷建、常山集團部分生產能力遷建、市政建設、22萬伏變電站工程等一批大型項目將陸續(xù)實施,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(fā)展將發(fā)揮巨大的推動作用。三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,國際經濟的競爭與融合程度進一步提高,區(qū)域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,資本、勞動和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加速流動,我縣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(yōu)勢會日益明顯,將為我們擴大利用國內外資金和技術、承接產業(yè)轉移提供更多機遇。四是“十一五”期間國家將啟動和實施“京津冀都市圈”發(fā)展規(guī)劃,這將有利于增加京津石等大城市對我縣的輻射和帶動作用,有利于我縣加強區(qū)域經濟聯系,拓展新的發(fā)展空間。
同時,應當看到,我縣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,需要在“十一五”期間認真加以解決。一是“三農”問題矛盾突出。我縣是農業(yè)大縣,農業(yè)人口多,人均耕地少,農民增收難度大。二是城鎮(zhèn)化水平較低。城區(qū)建設和小城鎮(zhèn)開發(fā)相對滯后,大規(guī)模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空間小,就業(yè)形勢嚴峻。三是社會事業(yè)發(fā)展不均衡。公共服務、義務教育等欠帳較多,與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。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(fā)展不協調,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,影響社會穩(wěn)定。
交通通訊
趙縣交通、通訊發(fā)達,電力供應充沛,地下水資源豐富。石家莊至青島的308國道、京深高速公路和青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;石家莊至黃驊的高速公路、至天津的滄石高速公路距趙縣僅20
通訊設施完備,微波通訊數字程控電話、無線移動電話、國際國內傳真、國際互聯網已全面普及,隨時可與世界各地聯通。全縣電力充沛,現擁有220千伏變電站9座,110千伏線路87公里,35千伏線路85公里,10千伏線路1063公里,配電變壓器3393臺,總容量23萬千伏安。全縣政治安定、社會穩(wěn)定,經濟發(fā)展環(huán)境良好。
天下第一橋 趙州橋
天下第一橋“趙州橋”
趙州橋座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,洨河流經趙縣。趙州橋建于隋代(公元581-618年) 大業(yè)年間(公元605-618年),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,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,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、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。趙州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91年,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“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”,并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“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”銅牌紀念碑。趙州橋, 又名安濟橋,位于河北趙縣洨河上,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、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。被譽為“華北四寶之一”。建于隋大業(yè)(公元605-618)年間。橋長64.40米,跨徑37.02米,券高7.23米,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、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。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,不是實的,故稱敞肩型,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(chuàng)造(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)。橋上有很多的東西,類型眾多,豐富多彩。
趙州橋建成已距今1400年,經歷了10次水災,8次戰(zhàn)亂和多次地震,特別是1966年邢臺發(fā)生的7.6級地震,邢臺距這里有40多公里,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,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,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,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,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。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,據當地的老人說,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。據記載,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9次。
旅游資源
趙縣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,名勝古跡眾多,擁有省保以上文物11處,其中,趙州橋是現存最早、保存最完整的單孔敞肩石拱橋,被譽為“世界橋梁鼻祖”和“天下第一橋”,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第十二處“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”;永通橋與趙州橋并稱“姊妹橋”,有異曲同工之妙;陀羅尼經幢被譽為“華夏第一塔”。
建于東漢末年的柏林寺也素有“古佛道場”、“畿內名剎”之稱。另外,趙縣東部的萬頃梨園風景迷人,是城市人回歸自然、休憩身心的好去處,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吸引著國內外游客。趙縣將旅游產業(yè)作為一個新興支柱產業(yè)來培育,實施了趙州橋公園、柏林寺恢復重建和梨園風景區(qū)開發(fā)等一系列旅游開發(fā)工程,初步形成了以趙州橋為龍頭的旅游產業(yè)。
趙縣文物
趙縣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1處,其中國保文物有安濟橋、永通橋、陀羅尼經 幢、大觀圣作之碑、柏林寺塔,省保文物有各子漢墓群、宋子城遺址、宋村商周遺址、許家郭漢墓、禪林寺舍利塔、李憲墓,另外還有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柏林禪寺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縣城(古稱趙州)東南角,與“天下第一橋”趙州橋遙遙相望。它最早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(196~220),古稱觀音院,南宋為永安院,金代名柏林禪院,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