線下,外籍游客人數(shù)大增,多地名山大川、城市街巷、火鍋店里“長”滿了外國人;線上,相關視頻火遍全球社交媒體,“China Travel”成了妥妥的“流量密碼”。
對此,外交部發(fā)言人林劍表示,“中國游”爆火,既源于中國的獨特魅力,源于中國社會的開放包容和人民的熱情友善,也是中國持續(xù)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結出的碩果。歡迎各國朋友來趟“說走就走”的中國行。
透過“China Travel”感受中國活力;“China Travel”爆火,展現(xiàn)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……對于“China Travel”,相關報道已多如牛毛,討論亦不計其數(shù)。那還能討論什么?不妨降個“維度”,從區(qū)域發(fā)展或一座城市的視角,想想它意味著什么。
其一,發(fā)展機遇。旅游是生意、產(chǎn)業(yè),且關聯(lián)性強、帶動作用大,素有“興一業(yè),旺百業(yè)”之說。眼下,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挖掘消費潛力。而入境游,必然帶來“真金白銀”的回報。對游客本人而言,旅游是娛樂休閑,也是了解一個地方的窗口。人來了,有了接觸、體驗、互動,就可能有好感、有向往,進而有更多可能。換言之,入境游不僅有助于文旅行業(yè),還有望帶動人文、商貿(mào)、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。如此機遇,當然可貴。
其二,“免費”傳播。百聞不如一見。很多外國朋友經(jīng)親身體驗,成為魅力中國的“自來水”,甘當行走的“代言人”。對城市而言,也是如此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西安等城市最受外國游客青睞。在國外社交平臺上,關于中國城市的視頻流量頗高。我們常說“民相親在于心相通”,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。一直以來,很多城市都在國際傳播上大做文章,而“China Travel”將“自己說”變成“別人說”,既省錢省力,又直接精準,可謂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美譽度的絕佳契機。
那如何接住這波流量?這顯然是道“送分題”,但還是值得啰唆兩句。
認識上,應再“深”一層。不久前,五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》,強調(diào)“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”。再往前看,從免簽“朋友圈”持續(xù)擴大,到進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、多地景區(qū)取消預約要求,諸多舉措都與入境游有關。從中可見,發(fā)展入境游是一個大動作、大手筆。唯有“躬身入局”,才能服務大局。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站位,將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認真、系統(tǒng)地謀劃一下,而不能“已讀不回”、漠然處之。今年4月15日起,上海有企業(yè)推出“入境免費半日游”項目;從6月底開始,廣州向中轉國際游客提供免費一日游服務。這份主動,就值得贊許。
行動上,要更實更細。入境旅游是一種綜合體驗,任何痛點、堵點、卡點都會影響游客的出游熱情,導致擠出效應。各地不妨切實站在“老外”的視角,聚焦“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、醫(yī)”等不同場景,全鏈條(從游客入境到離開)優(yōu)化服務體系。比如,在政策上如何提升購票、餐飲、住宿、出行等便利化水平,哪些區(qū)域應完善外語指示標志;對商家來說,是不是要做一份英文菜譜,導航軟件能否增加多語種服務,能否為酒店工作人員提供必要培訓……讓游客的“中國之旅”更絲滑美好,才能更好提升流量轉化率。
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。有大量朋友從遠方來,更是快事一件。期待各地把握機遇、乘勢而上,為火熱的“China Travel”再添一把火。(來源:廣州日報)